清茶一盏平常心,舍得生花悟菩提


 一盏清茶奉佛前,“正清和雅气,喜舍慈悲花”。



  读禅茶,始终要谈“禅茶一味”。何为“禅茶”,“禅茶何味”,僧俗就此众说纷纭。

  为了修行,僧人将茶引入禅。茶能破除昏沉,引导正知正见,易发起正精进,获得圆满。清明之中,僧家与茶的缘分并非偶然。

  对于茶的本原、习茶、品茗、悟道,禅茶最终落脚还是在“禅”字,而非“茶”字。佛法在修行,生死重要,一切对物的追求都视为口腹之欲,是一种执着。净慧老和尚在《赵州禅茶颂》中就说“鸿渐复添蛇”,认为陆羽著《茶经》是画蛇添足。只有从修行的角度去讲茶,才是与佛法契合。故禅茶的核心不在喝,而在悟。



  悟,一种领悟的状态,一种和当下契合的心境,也许并不玄妙,只是生活中的一颗平常心。平常心是道,追求不得,缘自机锋。

  打机锋,不得不说那宗著名的禅宗公案“吃茶去”,一个简单的“宗门茶礼”的故事。起初只是赵州和尚跟新到之间单纯的礼仪规矩应答,却因院主的加入,使它变成一个禅机的交锋,千古传唱。

  禅宗曹洞宗的四十九代传人、中国佛学院教授宗舜法师把《大藏经》中所有涉及禅宗和茶的有关资料收集整理。在反复研究了禅宗与茶的密切关系,将“宗门茶事”梳理一通,在横山书院用6个小时的时间,讲解了“吃茶去的前世今生”,录音整理,多达4万余字,被《禅》杂志全年连载。



  对于以茶修行,宗舜法师认为净慧老和尚在《赵州禅茶颂》中提到的“正清和雅气,喜舍慈悲花”正是禅茶的核心。而在一碗茶汤中体会“正清和雅,喜舍慈悲”八个字,即使禅理,也是禅修。

  茶“正”,能避邪毒;茶“清”,回味悠长;茶“和”,尊礼互敬;茶“雅”,言谈风雅。

  “慈悲喜舍”是四无量心。茶奉献自己,给予我们快乐,是慈无量心、悲无量心;茶一期生命为我们而生,不计成茶过程的艰难,只要我们快乐,他就感到欢喜。为彻底的喜无量。

  而这关于内心的一切最大感受,却应该更加平常,如同初遇茶,你可能惊艳与某一种茶的香、它的味道,但你遭遇了更多之后,就发现每种茶都有自己的风格,横看成岭侧成峰。见识少的时候一点东西都可令你惊艳,见识多了,已经学会欣赏不同的美了。


  对于“禅”的理解,另一位高僧大德万茗法师,更近乎童真的本心。


  “一花一世界,一树一菩提”,在法师看来,“禅是一枝花”,花朵本身的生机之美便是禅意。他去繁为简,回归到一朵花最原始和自然的生命本质,多以一花一器的组合呈现。万茗法师为求花朵本色,经常只身走入山野,慢慢欣赏花草的意志,待到内心有触动,才缓缓剪下花枝。带回僧寮,用大号的花瓶将花枝暂时供养。亦如采花时观察花朵意态,修花时,内心有所波澜,才会下剪修枝。这期间耗费的心力不亚于备置一场庄严的法会。

  而在真正落到剪花的过程中,又是一个“舍”和“得”之间的博弈。这从自然中的取和剪花的舍,一生一灭,正如佛祖于娑罗双树间进入无余涅槃,非枯非荣,非假非真。




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


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第三区官邸三号楼二单元18层
邮箱:job@jingxiuxueyuan.com
电话:400-000-7890
微信号:cihaisuxin61
版权所有:静修学院官方网站 Copyright © 2014-2018